第112章 天下响应 (第2页)

作者:寂寞剑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汉家衣冠传承两千余年,岂能任由建奴侵夺者乎?”

“三皇五帝,秦汉相继,我华夏宗庙延绵五千余载,岂能任由建奴毁我社稷者乎?”

“巍巍华夏,煌煌汉祚,大明是全体士大夫之大明,是全体炎黄子孙之大明,而非朱氏皇族一家之大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壮哉斯言,吾辈当奋起,为大明而战!”

“对,吾辈当为父母而战,为衣冠而战,为宗庙而战!”

“诸位同窗,可有同往者?有同往者今日便随我王家勤前往南京报效于君前,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走!”

“家勤兄,我张梦锡愿同往!”

“我董志宁也愿往,算我一个!”

“还有我毛聚奎,我与你们一起!”

“如此盛事岂能少了我6宇鼎,同去!”

“先父给我起名华夏,便是蕴含为华夏而战之深意,此番建虏入寇,家国有难,我华夏若是坐视不理,岂非愧对先父遗志?我也去!”

“哈哈好,如此宁波六狂生便都聚齐了,同去同去。”

黄家勤等六名生员因好评时政,故而有六狂生之名。

在历史上的另一时空,宁波六狂生皆因抗清而牺牲。

正说话间,被教谕请来的鄞县举人张煌言忽然说道:“诸生且慢,我张煌言今年亦不过二十四岁,亦在应召之列,我与尔等一并去。”

&nb。。。

bsp;另一边的朱舜水便也按捺不住:“还有我。”

“有两位前辈同往就更好不过。”

王家勤等六人大喜。

王家勤等六生员纷纷响应诏令,还有张煌言、朱舜水两位前辈推波助澜,宁波府学的其他生员便也不可避免的被带起情绪。

“同去同去,吾辈也一并前往!”

最后宁波府学的生员几乎走个精光。

待生员离开,教谕看着空荡荡的教室有些懵。

这怎么说的?古往今来似从未有过这等事情。

圣上怎么想起来号召天下士子生员为国而战?

打仗难道不应该是那些武夫的职责?

此事与我辈儒生士子何干?

……

讨虏诏书到湖广长沙府时,已经是三天之后。

身为明清鼎革之际三大儒之一的王夫之此时也不过只有二十五岁,与兄长王介之、好友夏汝弼、管嗣裘已经于两年前的武昌乡试中中式,此时正在长沙的岳麓书院结伴读书,兄弟同窗每日比试学问、考较文章,日子清苦但充实。

这天王夫之等正要写文章,有学生狂奔入内。

“诸位同窗,天子下讨虏诏书了,诸位同窗,天子诏令我辈勤王!”

天子下诏了?王夫之等对视一眼,当即一并奔出教室来到岳麓书院中心的成德堂,但只见成德堂前早已经挤满了生员。

一个士子捧着抄录的诏书,正在大声的朗读。

“……值此建奴入寇,天下板荡之时,我汉家儿郎皆应承担起守土抗战之职责,尔等士子生员饱读圣贤之书,更当为天下之表率,弃笔墨,操金戈,为我辈身体肤而战,为我汉家衣冠父母而战,为我华夏宗庙社稷而战!”

听到这一句,王夫之瞬间感觉浑血的血液都沸腾了起来。

国家有危难,宗庙社稷有倾覆之危急,天子要召天下士子为国而战!

我辈士子岂能坐视之?当奉召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