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大宋学堂 (第2页)

作者:苍莽山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猛然间,赵昺想到了后世,对于普通人,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哪怕是个萝卜,也依然会有人去试试运气,或许还真能捡个漏。

“苏卿,你是琼州知州,责任重大。传令各处,但凡新城选址一律不得占用耕地,咱们就把这可以耕种的土地留给苦难的大宋百姓们吧。朕不想从今往后,我大宋的百姓辛辛苦苦到头来还是吃不上一顿饱饭。”

沙漠里的某球场……

粮食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决不能让外人卡住脖子。

此时,赵昺瘦小的身体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遥望着根本看不到的占城,心急如焚,一个月了也不知道马南宝去占城购粮情况如何了。

“臣遵旨。臣一定不让兼并土地的事情生在琼州地面上。”

作为封疆大吏,更是名门之后的苏刘义当然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同时也深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所带来的恶果。

苏刘义暗叹一声,本朝的土地兼并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历朝历代之最。

一把米,救活一条命。

“苏卿啊,朕的心思你应该明白,凡是欺压百姓的,不管是琼州府衙,还是兴王那边的锦衣卫,都先给朕抓起来,查明情况,明正典型。”

赵昺一边走,一边目视前方,握紧了拳头,目光之中充满了坚定,坚毅地说道。

“苏卿你出身名门,当效仿你的先祖东坡先生。如今国难当头,卿家更当助朕,你我君臣,一起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大宋。”

赵昺抬头看了看这位苏东坡第八传孙,历史上崖山海战赵昺死,南宋灭亡之后,仍拥立宗室赵旦为王,以继赵宋统绪。

并在广东顺德都宁山上,建立“都宁”

新都。招集千余军民,继续反抗蒙元。后被元军围困月余,苏刘义以身殉国,时年四十七岁……

有诗赞曰:“史无王旦名,地传刘义节……”

“李有钱他们都是技术人才,朕将来要在这大宋的土地上建起一百个、一千个甚至一万个学堂。”

“朕要让这些学堂遍布大宋的每一个地方。”

“这些只是初级的学堂,等孩子们长大一些了,还要更专业更细化的学堂,比如说水利、农业、天文、地理、医药、火器、钢铁、天文等学科的学堂。”

虽然早已知道陛下的凌云壮志,未曾想到的是陛下在布如此巨大的一个局,惊天大局。

倘若如此,我大宋谁人敢来欺负?

有朝一日,陛下实现了自己心愿,那就不是四方来朝了那么简单了,其文治武功必将越历代帝王。

苏刘义深吸一口气,暗道。

“凡是进入学堂的孩子,每日中午照例管一顿饭,安排好房间提供午休场所。”

“每月一测试,年底综合测试成绩好的将来保送到大宋皇家学堂读书。那些不努力的,测试差的都给朕取消了这免费的午餐,让他们家大人自己给准备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