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废除徭役 (第2页)

作者:苍莽山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了解一下。

所谓的“淋尖踢斛”

就是农民交税的时候,税吏让百姓倒入“斛”

里检查成分质量,倒满之后还要用粮食形成一个尖尖,税吏一来猛踢一脚,而且“斛”

还不会倒,最上面的粮食撒了出来,称为“损耗”

(踢的这一脚,技术那是杠杠的,人称“绝活”

。至少比球踢的有水平。)

撒出来的粮食那可就不是你的喽。

这种情况在整个封建王朝,不光宋朝,就是书友们熟悉的大明王朝也普遍存在。

积少成多,撒出来的粮食也能卖上不少钱。

这便成为官吏们捞钱的手段。

自古以来,衙门胥吏的这些种种手段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流水的官员,铁打的胥吏。

乃至传承到后世……

在全面废除农业税之前,知道“交公粮”

的书友举个手。

就算你的粮食晒透,透的不能再透,情况也是一样。

事情都有个轻重缓急之分,目前赵昺把商业和税务合并在一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以目前的形势,所有的事情都要以应对阿里海牙的入侵为第一要务。

待到站稳脚跟之后,肯定是要把商业管理和税收分开的。

赵昺大力鼓励经商,鼓励开办小作坊,那就意味着肯定是要收税的。

并按照规模大小、行业不同而设定不同的税率。

至于说那种走街串巷,卖个糖葫芦、针头线脑啥的,每日混个生活费的小本买卖,只需要缴纳几个铜板的经营费即可。

而那种来钱比较快的,比如每每到了傍晚时分,当你走过这条街的时候,远远望去,隐约间透着一股子青气的小楼。

自然要征收高额的税费。

诏令已下,小商小贩、商人、士绅、官员、皇亲国戚,乃至于皇家都是必须要交税的。

从事小本买卖的或者开个小铺子的,自然是没有人敢于螳臂当车,胆敢挑战“大宋税务局”

的权威。

胆敢挑战权威的无非就是那些士绅、豪门。

这也无妨,两手准备,双管齐下。

一面给予那些奉公守法、按时纳税,不偷税漏税的,以皇家的名义在其宅院前竖起一块匾额,光宗耀祖,恩泽后人。

甚至其后代子侄们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优先录取。

另一方面,当朝廷的力量足够大,足够强,足够硬。

当大宋税务局,拥有了更多,更先进的火器。

当火枪顶在脑袋上,当火炮推到家门口的时候,

这些人瞬间就会变成一个个酥软的小娘们。

奖励和惩罚,其实就是一套瓦解的办法。

既有奖励又有惩罚,就不怕士绅们抱团取暖了,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

拉一派,打一派是最管用的伎俩。

士绅们想要暴力抗税,那就要掂量掂量自己家的院墙有多硬了。

就像后世的鹰酱,不管你干什么买卖,你都得老老实实的去交税。

两宋三百二十年,三百年间,几乎年年打仗,也没见断了吃穿用度。

当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展,商业的极度繁荣,当农业税占比微不足道的时候,便可以彻底废除了。

但见,不时有各色做买卖的掌柜从办事大厅喜笑颜开地走了出来。

在与熟人打个招呼互相问候一下后,便匆匆告辞。

忙着回去准备商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