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杨太后懿旨 (第2页)

作者:苍莽山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此为地利。

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大宋这边,岂能有失败之理。

当赵与珞把双方情况分析之后,这时候的杨太后也不似一开始那般紧张了。

“兴王,如今皇帝不在朝中,当如何决断?”

杨太后稳住了心神,问道。

“回太后,官家临行之前便已经判定蒙元即将兵,我朝也早已做了相应部署。”

赵与珞说道。

“请太后下旨,其一,令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火开拔,尽快进入预定战场,继续完善防御工事,以逸待劳严阵以待。令第一、第二海军分别隐藏于海口以东、临高以西。其二,令户部火调拨粮草于各处。其三,令锦衣卫严查各地,凡妖言惑众者严惩不贷。其四,令各城征集乡勇,调集守城物资,无令不得进出。其五,布告示,可令各地乡邻百姓进城暂避。”

“兴王,这6军开拔老身明白,而水师却要暂避隐藏是何用意?若如此,岂不是让鞑子顺利上岸么?”

杨太后看着赵与珞满是疑惑地问道。

“回太后,此乃陛下计策,先以敌示弱,让阿里海牙登6之后,再以要塞、险地、壕沟、铁网、城池为依托,与鞑子展开决战。继而水师全军出击歼灭鞑子战船,切断鞑子后路,以便三面合围,一个不留全歼来犯之敌。”

赵与珞解释道。

“哦?老身也不懂这些,但是听起来似乎也有些道理。诸位卿家可还有异议?”

杨太后看了看其他人说道。

“兴王殿下安排甚为妥当,臣等并无异议。”

几位大臣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依兴王所言,有劳各位卿家了。”

“还请太后下旨,臣的户部即刻调拨钱粮,以定军心。”

户部尚书曾渊子说道。

“这样吧,兴王你代老身书写一份懿旨,老身在上面盖上金印,然后传昭下去吧。”

杨太后看着赵与珞说道。

“回太后,这懿旨由臣来书写似乎不合规矩。”

“兴王不必介怀,事出有因,事态紧急,再则这众目睽睽之下,朝堂若有非议,一切由老身一人担着。”

“微臣以为太后所言甚是,若等官家回来,一切都已晚了,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

几位大臣也在一边劝着。

“臣遵旨。”

赵与珞一脸决然地说道。

“笔墨伺候。”

杨太后道。

内侍们抬来桌椅,笔墨纸砚也准备妥当。

赵与珞举起笔,斟酌着用词。

不多时,一道懿旨便书写完毕。

待到墨迹稍干,杨太后拿起懿旨仔细端详起来。

少顷,杨太后放下懿旨,对着慈宁宫管事李公公说道:“把老身的金印取出来。”

加盖了太后金印的一道懿旨便完成了。

懿旨中明确表示皇帝不在行朝,事出有因,望各处以太后懿旨为尊,不可耽误朝廷大事等等。

为了显示合法性,赵与珞,曾渊子等人也都加盖上了自己的官印。

懿旨中,诏令各地驻军按照皇帝之前的部署,迅进入战争状态,等等。

宫中事情安排妥当,赵与珞等人辞别杨太后,各自回到衙门连夜召集人手处置各项事宜。

而杨太后经过一番折腾,也是睡意全无,来到祠堂焚香以求祖宗保佑。

此时,锦衣卫衙门灯火通明,一份份朝廷命令在锦衣卫缇骑的携带下,向各地传达。

夜深人静的海口顿时显得嘈杂起来,不断传来的马蹄声,惊醒了深夜里的百姓。

有好事的百姓从门缝里向外不时张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