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历史的迷雾 (第1页)

作者:苍莽山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封建王朝皇位的继承总是充斥着血腥。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这个过程虽然残酷,但其实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玄武门之变,李二不率先动手可能死的就是李二了。

如果非要说谁有错,李渊应该负主要责任。

《大宋宫词》太宗皇帝和他弟弟赵廷美的对话,看似把“金匮之盟”

完美的解释了一番,实则只是影视剧里的剧情需要。

实际上,“金匮之盟”

是不可能存在的。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时年6o岁的杜太后病逝,此时太祖赵匡胤33岁,正值壮年。

弥留之际的杜太后难道能未卜先知,知道赵匡胤和周世宗柴荣一样英年早逝?

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驾崩的时候,赵德昭已经26岁,赵德芳也已经18岁了。

并不存在杜太后在临死前所说的什么“主少国疑,大臣未附。”

的情况。

而且“金匮之盟”

次在大宋朝廷中正式公开是在太宗即位的第六年,即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九月。

此时已经赋闲在家多年的赵普,不甘寂寞,上书太宗,说出了“金匮之盟”

这件“陈年旧事”

太宗看到奏疏大喜过望,急不可耐地公布“金匮之盟”

于天下。

权利这玩意儿,自古以来,不管是谁,一旦粘手,是会上瘾的,不管是谁绝对是舍不得丢弃的。

此时,赵德昭已经“自杀”

,赵德芳也已经“病故”

此时的太宗正在挖空心思准备对剩下的皇位威胁者赵延美动手,但又不敢做的太过明显。

天下悠悠,众口难堵。

做皇帝的往往是更加要脸面。

“金匮之盟”

问世一年以后,太宗以“图谋不轨”

将最后的威胁赵延美关押于房州。两年后,公元984年即忧悸成疾而死,时年38岁。

赵延美之死是在太宗皇帝次公布“金匮之盟”

一事三年之后的事情了。

倘若“金匮之盟”

是真实的,那么赵延美就成为最后一个有资格继承皇位之人。

至此,“金匮之盟”

中涉及到的,所有的可以“继承”

皇位的人全部被除掉。

从此,太宗皇帝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以名正言顺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