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祭祀大典 (第1页)

作者:苍莽山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在宋朝,冬至、元日、寒食并列“三大节”

之一,是宋朝的国家法定假日,可见当时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

(寒食节又叫“一百五”

。是1o5,不是15o。冬至日往后再过一百零五天就是寒食节。)

苏辙:“昨日一百五,老穉俱寒食”

。梅尧臣:“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

宋代的祀典中,昊天上帝与五方帝都属于“天帝”

,被列入上祀。

昊天上帝是主宰宇宙万物的神,又称皇天上帝、天帝。

从商周开始,历代王朝祭奉的至高神,代表了天或者等同于天。

在古代华夏人的心目中,上天是至高无上的。

民间也有着“老天爷”

的说法。

东、南、西、北、中等五方帝,则代表着“五行精气”

五色五行,金木水火土、白青玄赤黄。东方木德青帝,南方火德赤帝,中央土德黄帝,西方金德白帝,北方水德玄帝。

祥兴元年的冬至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天色尚早,但海口城已经是一片热闹的节日气氛。

大人们领着婆娘带着孩子站在道路上看着热闹,小一点的孩童甚至趴在在大人们的肩膀上依然熟睡着。

由于天色尚早,离日出还有一段很长时间,海口道路两旁的商铺早早地挂起了大红灯笼。

华灯初上,烛光闪烁,灯火辉煌,流光溢彩。

一盏盏大红灯笼远远望去星星点点,让人流连忘返。

红色的烛光,似乎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正如赵昺的年号一样,祥和复兴。

宋朝冬至的祭祀大典是级别最高的,皇帝必须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参与祭祀大典,同时也是相当的破费。

南宋词人周密曾赋诗描写皇帝祭祀的场景:“万骑云从簇锦围,内官排立马如飞。九重阊阖开清晓,太母登楼望驾归。”

如此排场,花费自然不低。

太宗皇帝三年一次的郊祀花费达到五百余万缗钱。

真宗皇帝郊祀费用增至七百余万缗钱,再加上坏了规矩的这位,“私自”

上泰山封禅,然后又花费八百余万缗钱。

两次“活动”

合起来花费过一千五百万贯……

以节约着称的仁宗皇帝,数次祭祀也花费一千两百余万缗钱。

“缗”

用绳子串起来,“缗钱”

就是一贯钱,一千文。

这其中有举行大典的费用,也包括了朝廷的各种赏赐,和福利差不多。

不但不用花自己的钱,还有不菲的出场费,反正是大家都很开心的一件事。

^_^^_^

郊祀,又称三年一郊。

北宋共举行71次郊祀,明堂17次;南宋郊祀19次,明堂多达3o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