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重生93:拎着麻袋去捡漏 > 第1009章 师叔你不觉得不对么

第1009章 师叔你不觉得不对么 (第2页)

作者:金生水起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六字三行篆书款,工整大气。

镂空细节,这种青色属于粉青釉

瓶子镂空部位仿明式建筑中窗棂之神韵设计,繁丽精巧本为一景,而透过此景更见远方韵致。给人一种站乍一看清新馥雅,但内有乾坤的感觉,器形端庄大气,两层纹饰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引人一探究竟,爱不释手。

底款

陈阳看完之后,微微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可是史上最牛乾隆单色釉“御制六方套瓶”

,o5年在苏富比以47oo多万价格成交,到了2o19年时候宝利,以1。3亿的天价落槌,怎么会在这里呢?

陈阳又将瓶子仔细看了一遍,没错呀,大小、尺寸、工艺,就连内置的青花瓶都跟自己见过的一样,自己后世时候,也没听说这瓶子有第二件呀!

这种瓶子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为清代最着名的御窑督陶唐英最为巧夺天工的瓷器之一,是为乾隆御窑重器。乾隆时期社会稳定,国库充盈,咱们这位乾隆爷,也是闲的没事,提出了宫廷制作器物,要体现盛世承平之象,更要美观、大方,最好带有神秘色彩,最好能打破前朝的瓷器格局,让人眼前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于是我们的督掏官唐英,就弄出了这种瓶子,这也为后面的转心瓶开了一个基础。不得不说,唐英还是非常厉害的,这瓶子与前期烧制青花时候,追求明代永宣两朝气度不同,转向细腻、绵密的画风,彩瓷与颜色釉也有同样趋势,而保有一种摹古的敬意之作。

这种粉青釉的镂空套瓶,其存世数量相当稀少,除了故宫收藏一件同样的瓷瓶以外,外面流传有序的,就是拍卖行上有记录的这一只。

后世自己见过的那件粉青釉镂空套瓶,来源清晰,传承有序,至今自己清晰记得,最早由一位老毛子所藏,后由其家族递藏,之后于1984年在扭腰苏富比上拍,之后被张宗宪先生收入麾下,后由海对面鸿禧美术馆收藏,于2oo5年在港城苏富比上拍,之后就是2o19年宝利拍卖会,被一位港城人拍走。

“84年,现在是94年,”

陈阳看着手里的瓶子,皱着眉头心里琢磨着,“按照道理来说,这瓶子现在应该在海对面呀,难道说,真的又出现一只?”

“那如果是这样,也就是说,后世时候二道河子这里一直没被人现?”

陈阳正琢磨着,旁边的劳衫看陈阳看的出神了,在陈阳眼前晃晃手,“陈老板,你咋的了?”

这时陈阳才缓过神来,冲劳衫笑了一下,表示没事,自己在想这件粉青釉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的工艺,心中不由有些佩服而已。

“陈老板,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劳衫很显然没想明白。

陈阳冲着劳衫微微一笑,将瓶子放到地上,示意他拿起来好好看看,“这叫套瓶,可它的烧制难度,不仅仅在套上!”

就这这么大一只瓶子

陈阳说完,两人对视着坏笑了一下,男人的乐趣,就是这么简单!

这瓶子最主要的难点不在于怎么套上,而在于六方。这种套瓶早在南宋时期官窑就已经烧制,瓶体内有中空立柱与瓶颈相接,以防烧制时出现剧烈变形。元代时期龙泉窑也烧造同类器物,瓶内立柱已不再设置,可见烧造技术完全娴熟,清宫曾藏有元代龙泉窑镂空胆瓶,可这些都是圆瓶而非眼前这种六方瓶。

“这瓶子,需要先制作里面的青花,制作完毕后再制作外面的六方瓶。”

陈阳指着瓶子,跟劳衫解释了起来。

六方形而非传统的圆形,所以不能一次拉坯,要分六次制作,说简单点,就是先把内瓶做出来,之后分别制作六个大小一样的泥片,在上面精心雕刻、拼接,之后入炉烧制;烧制完成之后,拿出来上釉,再一次入炉烧制。

“啥?”

劳衫听完之后,微微有些吃惊,“这么麻烦?这么来回入炉,里面的青花怎么办?万一把里面的瓶子烧炸了呢?”

陈阳呵呵一笑,这就要考验陶工的功夫了,技术不过关,也不会为皇上烧制物件了。而且这种单色釉的瓶子,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粉彩套瓶!”

粉彩的特点是每上一种颜色就要烧制一遍,烧制的同时还要保证六面镂空花纹不损。施釉上粉青、酱釉、描金、描银、粉彩、青花等,高技艺无所不用其极,需多次上釉、多次入窑烧制,烧制成功极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