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印刷术 (第2页)

作者:阴阳君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看过这么多视频,阅读了成千上万的弹幕,嬴政认为自己已经习惯后世之人的嘴炮行为了,可是现在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嬴政才下,他好像还没完全习惯。

台下的大臣也看到了弹幕,许多大臣都好奇嬴政的反应,悄悄的抬头看向嬴政。

嬴政见状心中泛起了嘀咕。

“后世之人一说到朕的玉玺,怎么就激动成这个样子?”

玉玺对于嬴政或者秦国来说很重要,但是没有重要到让人为之疯狂到如此的地步。

嬴政可不知道,他的玉玺被秦朝之后的无数皇帝追捧,自然价值随着增高,更何况还是华夏第一位皇帝始皇帝的玉玺,因此玉玺的价值更加无可估量。

汉朝。

汉武帝拿起传国玉玺看了看。

“没想到后世之人如此重视这传国玉玺。”

看到弹幕说传国玉玺早就丢了,汉武帝的心思活络了起来。

“为了防止传国玉玺丢失,朕要不要也仿造一个假的?”

想了一会儿,汉武帝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毕竟说到底传国玉玺就是个象征意义,真的假的并不重要。

你如果当上了皇帝,就算拿个假的说是真的它也是真的;如果你就是个普通人,即便拿着真的传国玉玺,也没人拥护你当皇帝。

【印章只能算是印刷术的前身,而我们所熟知的印刷术起源于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的印刷术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雕版印刷,而是拓印】

【拓印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操作,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且大家一定都玩过,把一枚硬币放到课本上,然后盖上一页课本,用铅笔涂抹出硬币的花纹,这就是拓印】

“我靠,爷青回,没想到我还会拓印!”

“哈哈哈,我的书上全都是硬币图案。”

“拓印硬币,圆规扎桌子,插缝玩儿直尺,上课三大娱乐项目。”

“我现在都记得,小学上课玩尺子,然后被老师逮到,给了我一脖子拐。”

【据记载,东汉时期东汉灵帝曾将《论语》、《春秋》、《周易》等典籍雕刻在洛阳太学门外的石碑上,因此也引来了不少学子抄录,没日没夜的将太学门外围了个水泄不通】

【为了解决这一状况,有人利用纸和墨将碑文的字拓印下来,这便是最早记录的拓印】

【拓印之所以并未得到大力推广,主要还是因为拓本材料所限制,直到唐朝时期,雕版印刷才进入大众的视野】

【雕版印刷的雕版材料多为木质,当然有些为了保存长久也会选用石料,但是雕版印刷不同于雕刻印章和拓印】

【雕版印刷先要将需要雕版的书稿写样,期间不能错一个字,并且要求字迹工整,字体大小均匀,这对笔者的要求十分严苛】

【例如现存的万历年间的赵秉忠的试卷,全文246o个字,字体清晰,大小工整堪比现代打印机,更重要的是全文无一涂改,至今为人所感叹】

【写好样本之后将有字的一面铺在雕版上,然后利用刻刀刻成文字突出,其余空白凹陷的样子,这称之为阳文】

【雕版刻成之后进行清晰,修整便可以使用了,据记载一个熟练的印刷工匠一天可以印刷2ooo-25oo份,印刷术的展极大的促进了文学的传播和展】

喜欢开局播放鸦片战争,古人疯了请大家收藏开局播放鸦片战争,古人疯了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