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商末三国志 > 第36章 建巡逻队发现能工

第36章 建巡逻队发现能工 (第2页)

作者:小柱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亚初来乍到便得领如此信任,亚敢不用命?领和各位请放心,我亚一定倾尽全力协助领做好此事。”

亚赶忙起身向众人行礼、说道。

“好,工兄弟,你和郊、洪、亚三位兄弟今日便去朝歌来的兄弟中间了解一番,看看众人都有什么特长与技能,将这些人尽快安排下去将各个生产队充实起来。亚,明日你便带十四名兄弟过来,我给你们讲讲这巡逻队的工作要领。”

姜林又对众人嘱咐了一番,便打众人根据安排各自去忙碌。

姜林坐在长条石上久久没有离开,思索了一番后,派黑石平去乱石滩造纸场取了两张纸回来,便钻在自己的茅屋内根据后世的记忆和经历,开始编写起第一支防卫队伍的训练手册,包含了后世的巡逻队、特警、侦察、特种兵等军、警各个精锐部队的训练方法,以及道听途说的一些外国特种部队训练的方法。

总之,按照这本训练手册,能将这支防卫队伍训练成这个时代最强的使用冷兵器的武装力量。只是自己编写的训练手册,是后世的简体字,恐怕此时除了自己还没有谁能完全熟读,并且这训练手册编写下来,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只能“自编自导自演”

了,从简单的体能训练之法开始编起,编完一章便亲自指导亚他们训练一章的内容。

第二天一早,姜林按照往常便早早地地完成了晨练,等回到广场时,亚带领着十四名兄弟已经等在了广场之上。短暂的一番寒暄后,姜林将这支队伍带到了将军岭。开始按照后世军、警部队的标准训练起队列来。

“你们这支队伍不但要负责现在晋阳镇的治安工作,以后还要扩充为军队。军队,知道吗?那是要打仗,要保卫我们的晋阳城,保卫你们在城里的妻儿老小,保卫他们不被外族掳掠欺辱。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

“好。我们的训练会很苦很累,但是会让你们变得更厉害,更强大。现在教给你们的只是一些基础的而已,后面还有更苦更累更变态的。现在如果有人害怕了,退出还来得及,回去给工说一声,再安排到其他生产队就行了。但是等后面再喊苦喊累要退出,那就只能对不起了,晋阳镇容不得逃兵,也不会让你们带着我的训练方法离开去传授给别人的。下场只有一条,那就是死,并且还是要连累妻儿老小被逐出晋阳镇的下场。你们仔细想想。”

趁休息的时间,姜林和众人围坐在一起,和大家聊起了天,说着说着,便谈到了纪律。

“不论是巡逻队,还是军队,这纪律都是要的。只有一支有纪律的队伍,才能战胜一切敌人。关于这纪律,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论什么情况下,下属都要服从上级的命令,哪怕明知命令是错误的,也要服从。至于上级的错误,事后如果证明是错误的,上级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如果不服从指挥,上级当场便可以对下属做出处罚,平常可以只做体罚,战时可以先斩后奏。你们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

十五个人的队伍,听完姜林刚才的一番言语,此时都整齐地站成一排,各个表情严肃。

“大家也不要如此紧张。我刚说的这些,只是在训练、战斗的时候才会如此要求。平日里大家在一起还是要像兄弟一般。训练、战斗的时候严肃,日常便要活泼一些。好了,今日的队列训练先到此为止,下面着重训练的是体能。”

接着,姜林将日常需要训练的俯卧撑、仰卧起坐、蛙跳、负重跑、泅渡等一系列的科目动作要领和众人又讲解了一番,等众人完全吃透各个科目的时候,一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姜林嘱咐几人以后的饭食按一日三餐安排,又吩咐以后每天上午进行训练,下午进行治安巡逻,每十日里安排五天时间对周边的各个生产队所在的场所附近进行巡逻。便和众人回到了镇中。回到镇中,便找来工,嘱咐安排专人给巡逻队伍负责一日的三餐后,便又钻进茅屋内,开始琢磨起后面的训练内容来。

第二天一大早,姜林刚准备起床晨练,屋外响起了红石洪的声音:“领,洪有急事上报。”

姜林俯身吻了吻熟睡中的黑石月,便快步出了茅屋。

“什么事要洪兄弟这么早亲自跑一趟?”

姜林出了茅屋,便用戏谑的口吻开起了玩笑。

“正经点,不是开玩笑的时候,我是说真的。昨天我们几人去统计朝歌那些来人的情况时,我现了有几人是朝歌的制陶大师,统计完成后,我和那几位善于制陶之人讨论了近半日,你可记得此前你问过我们兄弟二人是否见过大一些的陶器,当时我二人说在王宫中见过水缸。而这些人便是能制作水缸等大型陶器的从业者。”

红石洪自顾自地坐在长条石上,着急地对姜林说道。

“什么?你是说这些人善于制造大型的陶器?太好了,太好了。之前我问你们的时候,便是想制一种大型的陶管来铺设将来晋阳城内的下水管道,只是陶他们不善于制这么大的器型。没想到,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快去,将这几人招来?平,你去将陶和工兄他们也找来,有要事安排。”

姜林朝刚走来的黑石平和坐着的红石洪二人吩咐道。

不久,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几个人6续地汇集到了广场之上。待众人坐定,姜林朝着一个看似是那批陶工的头领的人问道:“不知道你怎么称呼?”

“陶甲,因祖上世世代代制陶,便以陶为姓氏,家中排行老大,名甲。”

被姜林问到的人起身朝姜林见礼后回答道。

“好,陶甲,我问你,听洪说你们这些人都是善于制一些大型的陶器,请问能否制一种圆形的直长管形状的陶器?”

姜林开门见山地问道。

“请问领要制多大尺寸的?”

陶甲开口问道。

“两步粗,五六步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