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商末三国志 > 第188章 周国又有大的动作

第188章 周国又有大的动作 (第1页)

作者:小柱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笃,笃,笃……”

姜林办公室的门被人敲响。

“进来!”

姜林头也不抬,朝门口说道。

一阵脚步声响起,等了半天不见人言语。姜林缓缓地抬起头,只见包爽捧着一捧硬币,望向姜林:“校长,还你替我交的罚款。”

“不用了!

你母亲、妻子身体不好,拿回去给他们多买点肉、蛋补补,这都是过去将身子亏下的毛病。”

姜林上前拍了拍包爽的肩膀说道。

“可是……”

包爽脸羞得通红。

“没什么可是的,我比你的日子好过。”

姜林想到包爽的工资,首领卫队队长每月工资五元,到了学校兼的教导主任其实只有每月两元的补贴。就这每月七元的收入,还要缴纳百分之十的个人所得税。

这也是在唐国三年完善的大唐国税收制度。依照大唐国政务院财政部颁发的《税法》,大唐国范围内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定为月收入三元。三元到五元月收入,缴纳百分之三;五元到十元月收入,缴纳百分之十;十元到十五元月收入,缴纳百分之二十;十五元到二十元月收入,缴纳百分之三十;二十元到二十五元月收入,缴纳百分之四十;二十五元到三十元月收入的,缴纳百分之四十五。

这么早地将个人所得税推出来,收税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定下基调,定下这个能缩小贫富差距和收入差距的基调。不但是个税的收缴,后面渐渐地还要推出经营收入税和遗产税等条目,目的都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以及避免各朝各代最后完蛋时的那种不健康的财政状态再次出现,比如明。

其实这个税缴纳标准的最后一档,是姜林坚决地要求加上的。

当姜林在唐国元年从朝歌城回来后才知道,财政部部长唐双将自己的工资标准定为三十元,然后便是议政处的几名骨干,月薪为十二元。这收入差距就太大了,索性就在唐国三年推行个人所得税政策时,将自己这独一档的税收标准定为百分之四十五。

现在整个大唐国的税收政策陆续推开,已经编纂成册的《大唐国税法》的扉页上也将税收的精神很好地做了注解:唯死亡与纳税不可避免。

“我家中的两位夫人,都是副部长的职务。我们三人的收入怎么也比你一个人养一家子要强的。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心意,拿着吧。”

姜林又拍了拍包爽的胳膊……

“报告……”

不等姜林、包爽二人腻味完,门外响起了石平(原来的黑石平,姓氏改革时取石为姓)的声音。石平没有在大唐国立大学兼任职务,所以依然用的是军队的那一套。

“进来。”

姜林听到石平的声音,心微微提了提。石平现在仍属首领卫队,但也是姜林的机要秘书。光听职务名称便知道是干什么的。

“首领,队长。”

去年刚结婚,此时已经变得有些沉稳的石平朝姜林和包爽行了军礼。

“什么事?”

姜林直截了当地问道。

“首领,急报。朝歌城里传来的消息,商王身体不爽,恐有不测……另外西岐传来的消息,周国在悄悄地调动周国西卫、北卫的军队至芮国大河边集结,南边的虞国似乎也在征发军队。”

石平从皮包内取出三张纸条,递给姜林。

姜林接过石平递过来的纸条,仔细审阅起来。这纸条上的内容是用四位数密文写就的,四位数的密文下面石平已经将破译出的内容写了出来。

唐国元年姜林从朝歌回来时,正好赶上莫礼寿的信鸽被黄鼠狼祸祸,将军岭上姜林劝解莫礼寿时,说的是有线电报和无线电通讯系统。这个大饼其实画得有点大,难度也有些大。

若是说机械学、化学等,姜林还是不怵的。机械学本身就是姜林用来吃饭的东西,若不是那场车祸让姜林穿越到这个时期,那么此生姜林都离不开机械学这个范畴。至于传授给这个时代的孩子,只要选的那些孩子空间想象力丰富、思维开阔,再加上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总是会有些办法的。

而化学……众位看官应当知道,根据姜林成长的那个年代的情况,能考上姜林母校这样的985、211双一流的院校本身就代表着考生的理科综合不会差,至少也是二百八十分起的水准,化学课怎么可能差?

但是说起这有线电报和无线电通讯……姜林就大概记得一些电磁学的原理和几张简单的电路图。需要摸索的东西很多很多,因此这四年时间并没有腾出太多的精力放在这件事上,做的最多的便是将唐文中日常用的两千多文字编纂成册,每页九十九个字。以这本字册为基础,研发出了一套密信系统,供参谋部派往各个方国和诸侯的密探使用。

这样的情节在后世的谍战电影电视剧当中不曾少见,原理其实很简单,四位数字表示一个文字,前两位代表页码,后两位代表第几个字。收件人与发件人用同一顺序的字册书写和破译,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

而在消息传递方面,晋阳镇向南,向北已经建设起两条成熟的驿传系统,每三十公里设一驿站,每个驿站设站长一名,下辖人员若干,负责供传递重要情报的驿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工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