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这个导演要谢罪 > 052 金发帅哥 战役原型

052 金发帅哥 战役原型 (第1页)

作者:丘拉皮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罗伯特-雷德福生于1936年,是好莱坞的第一代金大帅逼。

六七十年代的好莱坞,金往往被赋予很多的女性内涵,是坚果甜心的典型标签,那时候很少有大火的男演员头顶一头金。

只有老雷,毫不避讳地挥洒着自己的金造型,树立起有浪漫又帅气的“金童”

形象,成为好莱坞的一代“经典”

后来大红大紫的布拉德-皮特,刚入行时就是因为一头金,而被称为雷德福二世。

拿皮哥做下类比,就知道年轻时的老雷有多帅了。

比起做帅哥演员,雷德福的导演生涯成就更高,也更为世人所熟知。

1982年他的导演处女作《普通人》,一举拿下包括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在内的4项大奖,他自己则横扫了当年颁奖季的几乎所有最佳导演奖。

刚出道就搞定了很多大导名导一辈子的追求,老马丁怎能不哭晕在厕所。

雷德福还一手创立了圣丹斯电影节,这是全世界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许多后来执导好莱坞大片的导演,最初都是在圣丹斯成名。

成为导演之后雷德福遇到好剧本也会演戏,虽有多次提名,但终究没能拿到奥斯卡影帝头衔。

老雷出演的角色都自带一种特质,也许正是因为特质过于突出,突出到影响评委的观感,才让他屡次与影帝失之交背。

不过这种特质,或者说是人物气场,恰恰是陈一鸣现在所需要的。

说穿了也很简单,老雷演戏时偶尔会带出个人习惯,当他面无表情、双眼直视、用喃喃自语的方式平读台词时,会天然地营造出一股疏离、隔膜的观感。

他的眼神并不会讲话,反而是空空如也没有内容,但搭配他一脸懵逼的表情,却偏偏能带给观众一种很融洽的感受。

陈一鸣不认为这是老雷的表演技巧,应该是这货演戏偷懒带来的副作用,当老雷放松表演控制时,这种个人特质就会不经意地凸显出来。

既然是一种极度个人化的表演特质,陈一鸣也就不指望能够找到老雷的时空同位体。

可以放低要求嘛,不需要第一主角百分百地还原老雷,能像个三五分就足矣。

他需要主角带给观众一种抽离感,让观众与剧情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传统的主旋律战争电影,往往需要观众尽可能地入戏并沉浸其中,为人物的挫折而叹息,为战士的牺牲而悲痛,为战斗的胜利而欢呼。

《1951》不需要这种共情,电影里的人物也异于华国观众心目中既定的我军战士形象。

第一主角在片中需要起到一种“调节阀”

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把观众从情绪里出拉出来。

纯靠技巧的话一不小心就把木讷的主角演成傻根儿了,此时如果演员能够自带几分老雷的疏离气质,表演起来就不容易跑偏人设。

所以陈一鸣给小美设计了一套试镜流程,台词都是他现编的,考察的也不是演员的表演功底,而是他自带的个人气质。

……

三人分开过后,按照议定的分工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忙活。

周日一天,陈一鸣看完了公开能找到的半岛战争著作,华国的坚果的都看,重点看1951年9、1o两个月的战事描述。

他对照着半岛的3d地图,从东往西一山一河地检视,大致理清了这两个月的战线变动,最终列出了4个适合作为电影原型的战役。

第一个也是贴合度最高的,是生在9月2o至26日的天马山战役。

战役对阵双方,华国方面是东北野战军第2军第5师第14团,联合军方面是坚果6军骑兵第1师第5团、第7团和袋鼠营。

14团9连(加强8连1个排)死守天马山主峰7昼夜,掩护友邻各部后撤至临川江东岸的二线阵地,守军完成任务转移时,只存活8名战士。

第二个是1o月16至19日的人字山战役。

对阵双方是华国华东野战军第6军第17师第51团与棒国第6师团,这场打得有来有回,阵地先后9次易手,51团最终守住了阵地。

不过结果相差不大,由于友邻阵线右翼被突破,人字山最终被弃守,殿后掩护的2营5连,撤回来战士只够编成4个班。

唯一的遗憾,就是敌军是南棒伪军而不是坚果正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