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节 (第2页)

作者:薄月栖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李敖点头,“确有此用——”

秦缨听至此,眼底顿露担心之色,但谢星阑很快道:“既出丹书铁券,那便当真按我适才之提议,令定北侯北上掌军,再派监军同往,你们兄弟二人,也不可一同离京,不管此战是胜是败,战后北府军之兵权,都要移交旁人之手。”

杜子勉与杜子勤面面相觑,杜子勤道:“我们兄弟二人自无异议。”

谢星阑便道:“殿下,宣杜巍吧。”

边关告急,乃是十万火急之事,而北狄较之南诏更为悍狠,的确不可轻忽,李琰闻言立刻唤人,待去天牢提杜巍之人离开,他才看向秦缨,“县主入宫所为何事?”

秦缨要说的,谢星阑已提过,她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便道:“我入宫……是为了看看太后和郑皇后可曾招供,当年,她到底是怎样决定谋害我母亲的。”

秦缨虽有心当面对峙,却也不急在这半日,如今,却正好以此为借口,李琰听见也觉是人之常情,便看向谢星阑,“谢卿,也该审问她们二人了,你与县主一同去御惩司吧,御惩司的宫侍知道用何手段让她们开口。”

谢星阑领命,与秦缨一同出了殿门。

二人由内侍引路,直往内宫深处行去,今日分明天朗气清,可这宫中刚换了主人,上下宫侍皆是噤若寒蝉,便显得宫闱间一片死气沉沉。

走了半炷香的功夫,方才到了御惩司之外,内侍与守门的太监交代一句,自有人领着她们往御惩司地牢去——

沿着阴湿发霉的甬道一路往地牢深处走,不出片刻,秦缨便看到了太后与郑皇后,二人分了牢房关押,经过一夜,郑皇后发髻散乱地瘫坐在墙角,太后虽也委顿在地,可至少发髻仍然高耸着,她正闭着眼睛养神,听到响动,骤然睁开了眸子。

见是秦缨站在栅栏之外,她丝毫不觉意外,“是云阳啊,哀家知道你会来……”

郑皇后在牢房更深处,听见此言,立刻从昏暗之中站了出来,比起太后,她的目光则要怨毒的多。

秦缨冷冷看着太后,“我此来,是想问问,当年我母亲看到了什么,让你决定杀了她?你可知她回府之后,并未多说一字,甚至弥留之际意识到了什么,也未对我父亲多言,当时那般危局,难道我母亲会不明白大局为重?”

太后缓缓地笑了起来,“那时候,你母亲连着两次要见陛下,第一次被哀家拦住,她听话回去了,第二次,哀家知道不能拦了,便让她进了陛下的卧房,隔着一道帘络,起初都好好的,可她临走之时,却瞟到了桌上的饭食……”

“那是一道八珍汤,乃是丰州、禹州等地百姓家里常用之食,味道颇为辛辣,当时她问哀家,说陛下碰不得辣味,怎忽然用八珍汤了?哀家没法子,只说陛下染了病,胃口不佳,唯有换着花样,他才能吃下些许,你母亲当时信了,但自从她走后,哀家却越想越不放心,你母亲何等聪明,她早晚有一日会怀疑,一旦起了疑心,凭她的身份,凭她对陛下的了解,哀家不可能像糊弄外臣一样糊弄她……”

秦缨眉头倒竖,“所以你便起了杀心?!”

太后还是平日那副慈眉善目之色,看着秦缨的目光幽幽的,不见分毫愧疚,“哀家连假皇帝都找来了,难道还不敢杀一个公主吗?你母亲错就错在不该多问,仗着与陛下有几分年少兄妹情谊,便不知分寸,只可惜了你哥哥。”

秦缨咬牙道:“你送那一份驼峰羹,自然能想到会累及他人,但你已不在意了,若我母亲对我父亲提过,那最后,连我父亲一起毒死才好。”

太后目光平静道:“云阳,若换做是你,你难道不想永绝后患?”

秦缨轻嗤,又问:“那真正的陛下死后,骸骨在何处?跟着他的人,皆是死于你之手?”

到了如今,太后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幽幽道:“皇帝就葬在刺史府后院的石榴树下,至于其他人,自然是以染了瘟疫之名,送出去烧了。”

堂堂九五之尊,死后不仅没有坟冢,未得丧仪祭奠,甚至就那般无声无息地长眠在刺史府园子里……

秦缨心底漫起一股子寒意,又问:“那当年明嫔的案子呢?”

太后唇角微抿,似没了耐性,谢星阑这时道:“明嫔和你同年有孕,但她是岱宗身边旧人,比你更得宠爱,亦比你早两月问出喜脉,为此,你才害了她,又嫁祸给姜仲白,但你也没有想到,善恶有报,你自己的孩子,纵然生下来也未保得住。”

太后皱纹满布的眼角一颤,“你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