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深度迷案 > 第114章 千丝万缕15

第114章 千丝万缕15 (第2页)

作者:春天的熊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抢救结果前面已经说过,女主人死亡,她儿子正在抢救。

连续两个人中毒,而身为他们至亲的女儿却反应怪异,乡村医生觉得此事蹊跷,就报了警。

派出所民警立刻去找死者女儿,现她根本没回夫家。而是在死者家中,若无其事地喂鸡。遂将其带到派出所。

案情很简单。毫无疑问死者女儿的嫌疑最大,原因有五:早饭是女儿做的;只有女儿没吃早饭;现母亲和哥哥中毒后不愿抢救,这也是最可疑的;从犯罪心理上来说,投毒案多为女性所为,因为女性体力远弱于男性,实施犯罪更多采用投毒这样的间接形式;女儿与母亲、哥哥长期关系恶劣,有作案动机。

最后一点原因需说明一下。

很多年前,女儿在外打工期间和一个外地男子相恋,马上就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年轻人嘛,两情相悦。

可是女儿的父母不同意这门婚事。因为他们的儿子还没有结婚。

在农村,特别是贫穷的农村,男子娶妻是非常困难的事。一方面是掏不起高额的彩礼,另一方面是根本就没有女孩子愿意嫁到这贫穷的地方。

男子要想结婚,惯用的办法就是父母收高额的彩礼把自己家的女儿嫁掉,然后用嫁女的钱为子娶妻。

于是母亲谎称父亲病重,将女儿从外地骗回来,然后软禁起来,并强迫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十几岁的男人,原因就是他们收了这个男人的彩礼。

了解案情后,考虑到天色已晚,禹德望一行分成两组,一组去医院了解情况,一组去死者家中。

从派出所到死者家还有一段距离,并且都是山路,还好有一条小路,警车能直接开到村子里。由于村子附近的山上现了某种矿产,矿业公司修了一条入村的小路,山里的村民才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

死者的家在一半山腰上,夯土房舍,有三间小屋,两大一小,没有围墙,两间大屋分别是两间卧室,小屋是厨房。

投毒案件,现场勘察非常重要,因为这类案件很难取证,在不了解毒物成分,毒物来源的情况下只能在案现场大范围提取检材。

死者食用的水源,家里的米面、调味料,死者吃的早饭,呕吐物,有可能接触的物品,甚至是屋内的空气都要取样。

简单看完现场,他们又现新的疑点。最重要的物证,即死者吃的早饭不见了,并且锅是刷过的,一点剩饭都没有。

这就太奇怪了,按照嫌疑人叙述:死者早饭吃到一半时出现中毒症状,然后施救。也就是说,应该有剩饭才对。

这时他们想到,派出所民警找到嫌疑人时,她正在喂鸡。

喂鸡!

鸡呢?

认真搜索后,在一间屋子后面现了十余只鸡,不过已经全部死了。

这一现对嫌疑人非常不利。因为她不肯送母亲去医院,找借口回家就是为了消灭证据,她把有毒的剩饭清理干净后喂鸡,结果鸡也被毒死了。

所有迹象都指向死者的女儿就是凶手,但是缺乏最直接的证据,即毒物的来源,下毒的方法。而这些证据就只能靠嫌疑人供述。

次日早晨,他们接到去医院那一组负责人的电话:不出意外的话,案子破了。

嫌疑人招供了?

不是,是嫌疑人的哥哥被救活了,这个案件很有可能就是个意外。

嫌疑人的哥哥被救醒后,通过办案民警得知他母亲已中毒死亡,他马上就想到有可能是盐的问题。

他叙述道:两天前他到村子的街上购物,路过矿业公司时,看到旁边的垃圾堆里有个棕色的瓶子,上面写着某某盐,打开瓶子里面果然是白花花的细盐,用指头尝了一下,咸的。

他虽然也怀疑盐有问题,可存在侥幸心理,贪图小便宜。他将这瓶盐倒到自家盐罐,将瓶子丢弃到离家不远处的河边。

根据嫌疑人哥哥的叙述,果然在河边找到了那个棕色的瓶子,瓶上书: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啥东西?是剧毒啊。样子和食盐一样,白色颗粒,味道也是咸的。

常见的是亚硝酸钠,用于食物防腐剂,实验室试剂。

经调查,这瓶亚硝酸盐是矿业公司实验室的。

矿业公司随意丢弃剧毒药品,被一个贫穷的半文盲状态的人捡到,他只认识瓶子上那个“盐”

字。拿回家当食盐用,毒死了亲妈,自己也差点丧命,害的妹妹身陷囹圄。

案子到这一步也调查清楚了。但是既然死者的女儿不是凶手,那么她的种种反常行为该怎样解释呢?

答案都很简单。

女儿做饭但没吃,是因为无论在夫家还是在娘家,她的家庭地位卑微,按照习俗只有等到母亲、哥哥吃完饭后她才能吃。

得知母亲、哥哥中毒而不愿去大医院,是因为在她的世界中根本就没有去大医院的选项,有病挺一挺就过去了。现在母亲、哥哥都忽然病了,丈夫肯定靠不住,她自己根本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而大伯又坚持送医院,无奈之下她只能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