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建粮仓 (第2页)

作者:唐才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凤仁绪现在竟然因为这一句话,心中顿生慷慨昂扬之情,觉得作为真正的男子汉,也要有抱负去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

他站起身朝着凤玖躬身一礼,“凤留绪谢玖儿赐教!”

凤玖又是不躲不闪的受了这一礼。其他人都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旁边的凤仁礼和凤仁怀明白。

凤仁礼赶紧把玉米放到桌上拍拍手,和凤仁怀一起也朝着凤玖弯腰行礼。

凤玖依然懒懒地坐在凳子上歪着头。

几人行礼之后她坐直身子,眼神直视着几个大男孩说:“做人可以自私,可以为自己,但是不能伤害他人是最基本的底线。

如果做不到心怀天下,就去安一方民心,你所求终如你所愿。”

几人心中顿时宽敞明亮。

是的,小公大公都为公,小已大已都为已,虽路不同,却有相遇之处。

几人都是眼中锃亮地看着凤玖,久久说不出话来。

老凤家的人虽然还不能完全明白这几个孩子之间生了什么事儿,确是能看懂他们现在的氛围很好,这样他们就很开心。

又想着凤玖说的以后能够种玉米,都可以吃饱肚子。他们觉得未来的日子真的是越来越有盼头。

院外已经66续续来了些村民过来听课。凤老大也赶紧过去准备了。

其他的人纷纷把院子收拾干净,也都该干嘛干嘛。

今天一个下午,常平镇的镇上和各个村里都安排了工匠和帮忙的人过来。

村长和族老们忙活了一下午,终于把人都给安排好了。

明天这些人就开始和北山村的人一起开始造水车。

现在正是晚上吃完饭的时候,北山村最近每天固定的事情就是读书识字。

村民们都很热情,也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新来的其他村子的村民。

大家新到一个地方,也都觉得很新鲜,纷纷过来凑热闹。今天晚上过来听课的人非常的多。

凤老大已经讲了半个来月,现在早不是最开始的时候那紧张害怕的样子。

他站在前面游刃有余的给大家讲了一堂生动的识字课,还配上了一个小故事。

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本来凤留绪和凤仁礼拿到了凤仁怀给的数学书,想好好钻研一下。

但是当听说凤老大每天晚上在给村民们上课的时候,他们也都很好奇,就出来和村民们一起听课。

这一听两人心中的震撼更大。

原来村里是这样改变的。

他的爹(大哥)竟然这么厉害,能够教村民们识字。

他站在前面讲课的样子,一点也不输于他们学院的夫子。

而且讲的更任性随意、不拘一格,而且通俗易懂。

这一堂课他们也学到了很多,此刻他们觉得学习的道路千千万,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不仅有他们学院课堂的授课模式,也不单单有夫子说的亲身试验,事必躬亲。

他们现在觉得他爹(大哥)的教学方法和凤仁怀的讲课方式都很好。

看着他们在前面那夸夸其谈、自信飞扬的样子。他们竟然有些蠢蠢欲动,也在心里暗自衡量着。

如果他们上去讲课,下面的村民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他们是否能有他们的亲人讲的这么好?

两人心里都不禁开始沉思,他们能不能做到现在他爹(大哥)做到的这一点?

还有他们现在在书院学了那么久,在算术一道上竟然比不上凤仁怀的一星半点儿。

两人心里面竟然生出了急迫的心思,想要快着点,更快一点的吸收知识,变得强大一点,更强大一点。

而摄政王和傅修竹回了常平镇。一系列的命令下下去。

因为凤玖的一顿玉米宴,整个东华国的朝堂掀起了一阵飓风。

摄政王先让傅修竹根据阳淮县现在的地图选择了一块大面积的地方建了一个仓库,里面连夜搭建了2o个粮仓。每个能存放3o,ooo斤粮食。

马上就是春耕时节,65o,ooo斤的种子不可能全部放到阳淮县。

摄政王准备把这些种子运到各个州府,在每一个地方都种植,最后在秋天的时候统计结果。

也能验证一下玉米在不同地区的适应程度。

古代本来交通就不便利,运送种子就是一向不小的工程。

此时摄政王在想凤玖的那句“要想富先修路”

,觉得确实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