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去相亲 第十章 (第1页)

凑趣的是老沈竟然能唱一段《海港里沈小强的唱段:“我沾染了资产阶级的坏思想昂,轻视装卸工作不乌应嗯哼当,我不该咳辜负了先辈嘿的希意望啊昂,我不该咳,听信那吃人嗯哼的豺狼!”

他一边唱,电话那边的聂娟娟一边笑,告诉他,不是沈小强,是韩小强,“你怎么非得把样板戏里的落后人物改成与自己一样的姓呢?”

有一次他们在电话中谈起了“革命样板戏”

,聂娟娟唱了一段《杜鹃山里柯湘唱的“家住安源”

,然后问:“我唱得像不像杨春霞?”

更想不到的是她接着唱了一段《海港里方海珍的唱段“想起党眼明心亮”

,她唱道:“午夜里,钟声响,江风更紧……”

使沈卓然大吃一惊,《海港里的唱段没有几个人记得,如果不是聂娟娟学唱与提及,饰演方海珍的名角李丽芳的名字老沈早已经忘到了九霄云外。而且聂娟娟的嗓子是那样清亮干净甘甜,如村姑,如天籁,来自话筒的另一端。真是相闻恨晚呵!

“那一年,我把样板戏上人物自我检讨的唱词都学会了,除了韩小强,还有杜鹃山上的雷刚,他的轻举妄动害了好同志田大江,雷刚哭腔唱了一段,荡气回肠……”

聂娟娟是无所不知的奇才!

他们两人聊得可真痛快。

聂娟娟说:“您知道咱们省的诗人孙醒吧?本来北欧的院士告诉他,是他要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不留神,让莫言得上了。反正他早晚会得的,也不是挪威的也不是丹麦的,反正人家都知道了,五年以后孙醒获奖。他是我小学同桌的同学!

此外还有某某、某某某,近年都有获奖的希望。都告诉咱们了。”

然后他们又就一个问题争论了起来,聂娟娟问:“你记得样板戏《杜鹃山当年正式公演的时候叫什么名称吗?”

老沈说:“不记得有什么变化呀,一直叫‘杜鹃山’呀!”

聂教授来了电话,老沈也得给人家去个电话。他去电话的时候聂教授更加兴奋,说的话更加广泛,漫无边际,天南海北,穆桂英杨家将,爱因斯坦相对论,杨振宁、翁帆、李政道、邓稼先、周啸天、伦琴、玛丽·居里、索尔·珀尔马特,也谈到了柳永与王实甫,龚自珍与聂绀弩,杨绛与钱锺书,台湾的钱穆。

“不对,正式作为样板戏演出的时候叫‘杜泉山’,那时候的人真有意思,可能是觉得‘杜鹃’太古雅也太悲伤,您当然懂啦,杜鹃就是子规,就是‘归不得也哥哥’,太苦啦……”

老沈听到了电话那头的哭声。这次通话,历时一小时十四分钟。

老沈对聂教授横生怜悯之心,邓丽君去世了,那么多歌迷为之悼念。如果是聂娟娟哮喘去世呢,头几天,也许谁也不会在意。这几天呢,刚刚有个人惦记她,就是同病相怜的沈卓然啊。

“还有你知道最早,《杜鹃山里的起义武装的头儿是谁吗?最早他不叫雷刚,他的名字要好玩得多,乌豆……”

在一小时十四分钟电话撂下五秒钟以后,娟娟又拨来电话补充他们俩的记忆。

尤其是聂娟娟动不动讲一些物理学、电子学、遗传学、天文学、材料力学方面的术语,突然间演变成世界各大学的学术动态,演绎出英、法、德、俄语名词。她大笑着说莫斯科大学的一位教授给她写了求爱的信,她认为这纯粹是开玩笑,她相信全世界精神不正常的人数量过精神正常的人的百分之五,越是所谓自由的欧美,精神病就越多。她问,您自由了,您由着自己的性子展,您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您能不患精神分裂,您不撒癔症您想让谁谁撒癔症呢您?说到最后她又提起,她还接到了一个巴西原非洲裔黑人教授的示爱信,她说着说着大笑起来,笑得她在电话那边咳嗽,她的咳嗽似乎引了哮喘,她在电话那头出了牛吼和铁匠炉拉风箱的声音,呕呕的,呼呼的,似乎要把肠子呕出。老沈吓坏了,老沈知道,邓丽君在泰国就是这样哮喘病作而过早地离去了的。

这是一种完全崭新的体验:神经质,不无卖弄,万事通,出色的记忆力,阴阳八卦,中外匪夷,文理贯通,古今攸同。二人的通话话题扫荡文史哲理化生亚非拉生旦净末丑,重视大事也重视细节:信息量、新知新名词与旧事旧说法。“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虽不深刻专一,仍然狼奔豕突,自成一脉。东拉西扯,信口开河,江水滚滚,波浪哗啦。为艺术而艺术,不无炫耀,言迷茫便迷茫,顾影自怜。痛快淋漓中自怨自艾,一拍即合中其妙莫名,互相欣赏中彼此费解,你我吹嘘中左右为难。还有越饮食男女,绝不谈情说爱,也不是柏拉图,未必是用概念的撞击取代器官的摩擦亲热。又不是刑场上的婚礼,没有准备喋血青史。不是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不是刘青锋、金观涛他们的“公开的情书”

,述而不作,翻印必究。这里是一种混乱的、模糊的、跳跃的、打镲的、越一切实务的安慰与享受,抚摸与滋养。如果说这也是一种老年人的爱情的话,这是无爱的爱情,这是行将消失的晚霞余晖。这是仍旧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是蒙头盖脸、天花乱坠、相激相荡、出神入化、谈笑风生、内容空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爱情,或绝对非爱情。玛丽莲·梦露没有这样的爱情,柳梦梅、张君瑞没有这样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这样的爱情。安娜·卡列尼娜与卡门,也没有过这样的爱情。文学、戏剧、电影与连续剧中这样的爱情还没有出现过,因为它不是爱情。

类似的话,再说一遍,老沈就感到了自己脑部的供血不足:热情、天真、寂寞、孤独,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渴望友谊还是虚张声势,是没话找话还是借题挥……人是多么有趣的动物啊,女人更是多么有趣,多么神妙的物种啊。女人的话语,不似歌曲,胜似歌曲,不似魔咒,胜似魔咒;女人的旋律,不是后现代,远远后于后现代;女人的邀请,不是演戏,而已演戏;女人的大笑,谁知道是舒适还是苦大仇深?女人的哭泣,谁知道是怨怼还是高潮不期而至?

老沈喜欢起聂娟娟来,没有柔情,没有肌肤的亲昵,没有私密与私处,连性器官与第二性征的想象神游意淫也没有。没有服务,没有温存,没有接触黏连,没有贲张与分泌。没有生活细节,没有炊艺、枕席、画眉、搔痒痒、捏肩揉颈,没有脸面、五官、嘴唇与躯体,更没有舌头。不是相濡以沫,没有沫,不濡,而是相悦于神潲瞎忽悠,相悦于言语的狂欢,试探寻觅,资讯重组,虚虚实实,连蒙带唬,冷饭重新热炒,热菜迅冷冻,抡起纪念碑,扬起积淀的尘埃,记忆翻滚,旧事加温,年事推移,喜怒哀乐日益淡化却也就是日益醇厚酵变酸变香变苦。不,又不全然是神潲忽悠,是生活,是口腔与哮喘,是神经元与肺活量,是什么都记得,什么都生动,是八十岁重温十八岁的无限依依,是永远的泪痕与笑靥,是拥有过与告别了的一切,是“我们都年轻过”

的温暖,是“我们都记不清了”

的悲凉,是“我们都是倒霉蛋”

的风流倜傥,是我们都是精英,都是才俊,终于都是废物垃圾的痛惜……是难辨的记忆,是或有的往日,是往事不堪回,往事岂可忘记,往事仍然多情,往事尽在无酒的酒兴、无主题的主题、无共同的共同、无携手的携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中,慢慢温习,慢慢远去。

又有一次,聂娟娟在电话里说,“我要请你吃饭,我们这边有一个淮扬菜馆,他们的狮子头我能一次吃掉五分之一。砂锅鱼头够我这样的人二十六个吃饱,你能不能找几个好朋友,一起来吃鱼头?淮扬菜的排骨黑里透红,咸里甜……还有雪菜炒干丝。”

这使老沈大惑不解,您吃得如此惊人的少,谁好意思让您请客?您推荐的菜要那么多人才能吃完,我上哪里找这么多食友去,其实若真是我的食友,最多仨人也就吃光了,您为什么要说够二十六个人用?看来,此言差矣,此言怎讲?谢谢了,您……

而经验使我们彼此靠得紧紧的:不是一家,亲如一家,不是自己,犹如自己,这百十年,我们的共享的回忆太多、太多了。啊,爱情,共同的记忆,共同的叹息,共同的胡诌八侃,共同的再怎么赶也赶不上趟儿了的鲜活的生命。

聂娟娟很喜欢给老沈打电话,她的电话常常给沈先生以又惊、又喜、又乱、又疑、又晕、又累、又好玩的出其不意的感觉。夏天,她早晨五点四十分来了电话,很惊人。幸好,老沈的习惯接近农民,他五点三十分就起床了,十分钟后接到聂娟娟电话,他甚至觉得是天意,天不灭沈,一睁眼就热热闹闹忽悠上了。她在电话里大谈她的儿子,说他在硅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说是他被邀到比尔·盖茨私宅去做客,像我们的领导人的待遇一样。还有,她的儿子,一个电脑软件天才,被一个厚嘴唇的马来西亚女孩、一个嘴唇更加宽厚而且皮肤如黛黑绸缎的海地女孩、一个墨西哥裔拉丁女孩还有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加州一米八身高的女孩所同时追逐。聂娟娟大笑,说我儿子真有桃花运,“英特纳雄耐尔”

就这样来实现。又有一次说是她儿子打算给她汇十万美元过来,被她严重制止。她说:“老沈,你想想,我要十万美元做什么?我一个人,我有十平方米的房子就够用了。我骨质疏松,我经常失眠,我喜欢唱歌,我不看电影,从小就不爱看,我现在每顿饭只吃四分之一两至半两粮食,我不吃红皮鸡蛋,只吃白皮,更不吃鸭蛋,我最多吃一个鹌鹑蛋,最好是吃半个。吃水饺我只吃一个,吃小笼包子我只吃三分之二个,吃馄饨我只吃一个半。上次是你请客,我不得不吃三个,吃太少了会让你失望。吃完了我差点撑死。我不喝牛奶,我不喝豆浆,我不喜欢豆子气味儿,我从来不吃冰棍更不吃冰激凌,我绝对不能吃梨也不吃榴莲,榴莲有一股鲜屎味……喜欢吃什么,我喜欢吃栗子,每次只吃三分之一粒,我也喜欢喝棒子面白薯粥,每次喝一调羹……”

原来,经验的凸凸凹凹,粗粗细细,经验的曲线与伸缩可以是性感的,质感与多汗、多味的。智慧、风格、谈吐、夸张的想象、信口的胡言,都是魅力,都是撩拨,都是力度冲动,都性感起来活活要你的命!

谁想到过这个!

古往今来的小说家、性学家、青春偶像与影视女星、毛片角色、娱乐记者……竟然还没有表现过这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