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兵权在握 (第1页)

作者:葡萄不哭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中平六年四月,汉灵帝刘宏在嘉德宫驾崩,少帝刘辩继位。”

“由于刘辩年幼不晓事,暂时由何太后垂帘听政,大将军何进主持朝政,皇权更加衰微。”

“宦官和外戚为了取得控制皇权的特殊权力,斗争日趋激烈。”

“双方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挤,殊死斗争。”

“深知朝廷派系之争的董卓得知灵帝驾崩的消息后,心中窃喜,他密切注视朝廷各派动向,随时准备相应措施,见机行事。”

汉武帝刘彻看到这里,脸色变得无比凝重,这又是一次外戚专权,不过这次外戚专权是因为天子太过于年幼了,只是一个几岁的孩子罢了。

不过这个时代和外戚专权不一样的是,宦官也掌控着很多权力,他们甚至可以操控天下。

“不久,在河东伺机而动的董卓便收到大将军何进的密令,何进是少帝的舅舅,代表外戚势力。”

“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共同谋计诛杀张让,遭到何太后的反对,于是,何进便诱董卓以好处,以圣旨名义召他立即进京讨伐张让,并以此来胁迫何太后。”

“董卓接到圣旨后,大喜过望,立即召集人马,连日引军进京,并按何进的意思,书少帝,要求逐君侧之恶、收让军,以清奸秽。”

“可是,董卓却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还没来得及赶到洛阳之前,何进就在争斗中被张让等人杀死。”

“这时,虎贲中郎将袁术也在洛阳统兵,听到何进被杀的消息后,便放火烧毁了南宫,并追杀张让等人。”

刘备的脸色突变,他之前没有想过原来放火烧毁南宫的竟然是袁术这个奸贼。

不过从袁术之前称帝也能看出来袁术是一位不甘心于落后他人的野心家。

“张让和中常侍段硅慌忙劫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至黄河渡口小平津。”

“行进中的董卓远远望见京城一片火海,知道情况有变,打听到少帝在北芒,董卓又急忙率兵前往,少帝被蜂拥而至的大军吓得惊慌失措,泪流满面。”

“董卓威风凛凛,大摇大摆地走前去参见少帝,并且向他询问事变经过。”

“少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倒是站立一旁的陈留王刘协主动前向董卓讲述了整个事变的经过,叙述毫不含糊,条理清楚。当时,刘协只有9岁,比少帝还小整整5岁。”

“董卓大为欢喜,认为刘协要比刘辩强得多,而且又因他是董太后亲自抚养的,于是,便有了罢黜刘辩、拥立刘协的最初念头。”

曹操看到这里,便明白董卓为何会毒杀少帝,而拥立刘协了。

而此时的刘协在许昌的皇宫看到天道视频的内容,露出了无奈之色,他虽然成为了大汉天子,可是他却连自己的性命都不无法保证。

“董卓把刘辩奉迎至皇宫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干预整个朝廷政权。”

“长期统兵打仗的董卓深深体会到要想征服百官,控制朝廷,必须先得掌握强大的军事后盾。”

“初到洛阳时,董卓部属的兵力不过3千人,为了一开始就给洛阳造成一种强烈的军事威慑影响。”

“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

“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

曹操看到这里便明白了,原来当年董卓是装的呀。

“虽然假象能暂时迷惑人,但终会被人识破,董卓此举当然只能是权宜之计,稍稍调整后,他便开始采取实际行动,以扩充兵力,收揽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