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多尔衮迁都 (第1页)

作者:葡萄不哭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顺治帝临政时,关内正一片混乱。”

画面中大明王朝各地都有起义军队,这其中更是以李自成率领的义军最为势大。

画面中的崇祯皇帝面对各地不断传入的塘报,脸色变得非常凝重,甚至无力回天。

崇祯皇帝走下龙椅,对着满朝文武大臣,希望他们能够捐出银子来作军饷。

然而满城朝臣子却全都在哭穷,最后满朝三百多位臣子也仅仅只是凑出了十数万两银子,可这些银子对于当时的大明朝天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

朱元璋看着画面中的崇祯皇帝,他竟然说不出话来,而且有几分心疼。

从画面中看起来,崇祯皇帝比起魏忠贤和严嵩时代的皇帝更加勤劳,而且时常都在处理国事。

然而因为之前的那些皇帝早已经将大明败光了,因而崇祯皇帝无力回天。

然而当李自成攻入京城后,却在这些官员府邸内搜出了数千万两白银。

“这帮贪官,真是该死!”

朱元璋看到这里,显得非常生气。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声威日壮的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克燕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

“消息传到清廷,朝野震动,当权的多尔衮决定立即入关,争夺政权。”

“这时,本已投降李自成起义军的镇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因不满起义军对其家属的侵犯,遂一怒而去。”

“李自成得到消息,于四月十三日与刘宗敏率兵前往征讨,吴三桂自料不敌农民起义军,遂请求多尔衮出兵援助。”

“四月廿一,农民起义军抵达山海关,与吴三桂展开激战。”

“四月廿二清晨,吴三桂眼看就要战败,遂出关至欢喜岭的威远台谒见清摄政王多尔衮,再次请求多尔衮入援。”

“多尔衮立即下令清军三路入关,向农民起义军阵地动猛攻,起义军寡不敌众,刘宗敏受伤,李自成只得下令撤退,四月二十六日返回燕京。”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了登基大典,四月三十日,李自成以郊外祭天为名撤出了京城,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大明京城。”

画面中的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队自攻克的大明京城后,从此就开始享受,也正是因为如此享受,才导致了后面的失败。

“清军占领燕京之后,多尔衮严禁抢掠,停止剃,为明崇祯帝朱由检丧,博得了汉族士绅的好感,然后迎请顺治小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稳定了占领区内的形势。”

“顺治元年六月,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商议决定,迁都燕京。”

“清廷迁都燕京既是出于统一中原、雄霸九州的目光,也是基于退可出关外的战略考虑。”

“清廷以多尔衮为者认为要‘以图进取’,必须迁都燕京,只有占据这个关口才能进而统一全国,‘以建万年不拔之业’。”

画面中的多尔衮以极强的态度一定要迁都燕京,哪怕是有人反对,也无济于事。

毕竟当时多尔衮的权势已经到达了巅峰,无人可以制衡。

哪怕是豪格在此时也远远无法和多尔衮相比,在这年四月的时候,豪格因为中伤多尔衮,更是被削爵了。

“八月二十日,清朝开始迁都,九月,顺治帝从盛京到达燕京,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

“顺治皇帝命礼部为多尔衮建碑纪绩,加赐多尔衮册宝、饰十三颗东珠的黑狐冠一顶、黑狐裘一袭,金银、马驼等。”

“十月,当顺治帝于太和门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的同时,即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永垂功名于万世’。”

“从此,在待遇,多尔衮开始凌驾于诸王之。”

画面中的多尔衮已经拥有了仅仅次于皇帝的待遇,然而秦始皇等人都明白此时多尔衮几乎掌控着整个大清王朝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