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翻涌 (第1页)

作者:天涯明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郝仁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眼眶微微湿润。庞籍能对他说出这般推心置腹之言,显然已将他视为家人般看待,而非简单地视作官场同僚或晚辈。这种真挚关怀实属罕见珍贵,毕竟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上,人们往往勾心斗角、明争暗斗。

当然,其中或许有庞策与庞云的些许影响,但归根结底,这更多是庞籍本人的抉择所致。这份情谊令郝仁深感动容,正因如此,他才会恭敬地向对方离去的背影施礼致敬。

庞籍前脚刚离开,紧接着竟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范仲淹!

这着实令郝仁惊诧不已。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与范仲淹之间交往并不算深,仅限于曾在军器监共事数日,此后虽偶有往来,但关系远未达至亲昵无间之境,相较于庞籍实难相提并论。

此刻范仲淹居然主动前来与自己交谈,着实令郝仁感到诧异万分。

毕竟在郝仁的心目之中,像范仲淹这样的人物,向来都是刚直不阿、铁面无私之人。他们通常不会过度涉足那些尔虞我诈的党派之争以及错综复杂的人情世故。相反,他们总是以一种孤高自傲、清正廉洁之姿展现在众人面前。然而,就在如此敏感之际,范仲淹竟然主动前来与自己寒暄攀谈,这着实令郝仁感到诧异不已。

此时此刻,范仲淹的举动无疑会引起旁人的猜忌,甚至可能有人会借机大做文章,指责他站到了郝仁这边。面对这种情况,郝仁不禁心生疑惑,于是开口打趣道“范府尹啊,您在此刻前来找我,难道就不怕某些居心叵测之人借此机会捏造事实,说您我二人意欲狼狈为奸吗?哈哈哈!”

范仲淹眼见郝仁在这般局势下仍能谈笑风生,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同时对这位年轻后生又多了几分钦佩之情。他暗自感叹,此人果真非同凡响,其定力之强实非常人所能及,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势,实在令人赞叹有加。

于是,范仲淹不禁开怀大笑,笑声爽朗而洪亮,仿佛整个天地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豁达与自信。他以一种无比坦然磊落的姿态回应道“这些不过是些跳梁小丑而已,岂能让我范仲淹心生畏惧?他们若敢放马过来,正好让我也分担一些压力。

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然而真正的强者从不畏惧风雨。

倒是你啊,如此年轻便要目睹朝堂之上那些狗屁倒灶、不堪入目的龌龊之事,实在令人惋惜。

但我希望你能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不被世俗所染,莫要觉得委屈。人生在世,难免会遭遇一些风霜雪雨,但这些都只是短暂的考验,绝不会对你的仕途和人生产生太大的影响。

即便此刻稍受委屈,也切勿气馁,更不应因立下功劳却遭弹劾而心怀不满。

须知过刚易折,有时经历一些小小的挫折并非坏事,或许还能成为你人生道路上难能可贵的领悟。

总而言之,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请坚信朝廷的公正,相信官家的英明决断。只要我们心怀信念,未来必定充满光明。”

一番言辞恳切、真诚坦率的话语,令郝仁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如果说庞籍之前所言,更多地是以叔伯长辈之姿回归故里,对晚辈稍加关照与提携;那么范仲淹此刻所说,则更似官场上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对后辈的谆谆教导以及殷切期盼。

或许范仲淹担心郝仁年少轻狂,立下赫赫战功后返回京城,会遭受朝堂群臣无情的抨击与弹劾,又恐他心生不满甚至产生过激念头,于是特意前来劝解宽慰。原本二人交情尚浅,但范仲淹此番举动纯粹是出于对人才的珍视以及对郝仁的呵护。这份情谊实属难得珍贵!

正因大宋国中仍有许多如范仲淹这般赤胆忠心、智勇双全的贤臣猛将,郝仁才深感这个朝廷虽弊病丛生,但尚未朽烂至无可救药之地。至少,尚有挽回余地!

庞籍与范仲淹的这一席话,令郝仁心怀感激,并受到莫大鼓舞,瞬间燃起昂扬斗志。

郝仁一脸肃穆地对着范仲淹拱起双手,语气诚恳地说着宽慰之言。他心里十分清楚,范仲淹此举完全是出于善意,同时也是想让自己心安。看到郝仁如此镇定自若、情绪平稳,范仲淹这才稍稍放下心来,准备返回自己的座位。因为大朝会即将开始,时间紧迫。

郝仁与范仲淹又闲聊了几句后,便目送着他离去。就在两人转身分别之时,郝仁突然再次向范仲淹深深鞠了一躬,并郑重其事地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得蒙赐教,郝仁真是获益匪浅啊!

请受我一拜!”

范仲淹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给了郝仁一个鼓励的眼神,然后便转身离去。恰在此时,三位相公走进殿内,他们直接走到了群臣前方的显要位置。其中两位相公面无表情地从郝仁身边走过,而当王曾经过郝仁身旁时,却停下了脚步,多打量了他几眼,随后微微颔,表示认可。

然后,他似乎觉得这样还不够,于是迈步走了过来。走到郝仁身边后,他轻轻地拍了拍郝仁的肩膀,眼中透露出鼓励的神色,但并未开口说话。只是深深地看了郝仁一眼后,便转身回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

此时,整个大殿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原本那些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声音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毕竟,三位宰相联袂而来,意味着重要时刻即将来临。在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轻易触犯规矩,以免惹恼了宰相们,将来被他们惦记在心,甚至可能遭到报复。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赵祯就在内侍的簇拥下,来到了正前方的龙椅坐下。随着内侍高声呼喊“皇上驾到!”

大朝会正式拉开帷幕。

群臣们纷纷跪地行礼,表示对皇帝的敬意和忠诚。经过一系列繁琐的礼节程序后,众人起身而立,静静地等待着今日朝政的正式开场。然而,郝仁此刻却有些心不在焉,思绪早已飘飞到九霄云外去了。他心中仍然想着一些与眼前事物毫不相关的事情。

尤其是刚才听到那位太监传话时的嗓音,竟然毫无那种常见的尖锐刺耳、阴气逼人之感,反而带着一种雄浑壮阔的气势,令他不禁感到十分惊讶。

看着眼前这位身材略显瘦弱的太监,郝仁不禁心生诧异他居然能出如此响亮的声音!

这声音回荡在宽敞而空旷的大殿内,带着阵阵回音,仿佛要穿透每一块砖石。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并没有现代社会中的扩音喇叭等设备,所以这样宏大的音量实在令人惊叹。这无疑显示出了当年修建这座宫殿时工匠们的高技艺和深厚造诣。尽管老祖宗们可能并不懂得太多深奥的科学原理,但他们却能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摸索,找到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源自古人的智慧着实令人钦佩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