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第2页)

作者:墨倾辞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

此外,由于本书有历史背景,还有大量人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就不在我的掌控范围之内了。

四、人物

本书是以顾旸苏见黎为绝对第一男女主角,戏份均是碾压其余人物的,而顾旸又是绝对第一主角,戏份同样远超苏见黎。

万事开头难。对顾旸的外形、性格、身世等的设计,自然是最让人纠结的。最终由于我在番茄发的上一本校园言情小说《南寻》中的男主角是个高冷的,那就反过来,让顾旸外向点吧,哈哈,就是这样。

其实,顾旸的性格是有一个发展历程的,中期在自创武功出山后,曾装过一段时间高冷成熟,但显然装不下去,在与苏见黎重逢后,似乎又变回去了。而一次又一次事件的磨练,让他愈见沉稳,则是有目共睹的。

同时,顾旸也是有性格缺陷的。他虽然机灵聪慧,但脑袋常常突然短路。他冷静缜密,危急之时却总容易上头。他活泼自信,也时常自卑自疑。他幽默,却又喜欢说教,尤其喜欢把自己洗脑,从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之中。

我不知道我塑造得怎么样,毕竟整部小说虽是断断续续,总体上也是一气呵成的,还未经润色。但主角戏份最多,实际上是最难塑造的,因为最容易单薄、矛盾、让人讨厌。但其实人是复杂的,一个人物只要不出现原则上的自我矛盾,性格存在一些多元、割裂反而会更加丰满与真实。

我最开始在设计苏见黎的性格时,想让她作为维新派二代的代表,算是新时代的先锋型女性,其智慧与男主角不分上下,由于与男主角所在的平民阶层既有敌对关系又有一些共同利益存在,所以我想让她自始至终与男主角切磋、合作,并在此期间产生友情与爱情。

本来可以在长久的互相伤害之中艰难爱恋,本来可以写得更加复杂带感的,但更多读者好像喜欢甜甜是吧,好吧其实我也喜欢!

于是在实践之中,我偏离了初衷,女主角没过几章就跟男主角陷入爱河了,是的,这就是爱情的力量!

因爱伟大,无需多言!

此外,苏见黎先锋女性的身份好像也没有表现太多,只是出现在不时飙出的几句英文,还有一些秀文化底蕴的对话里。全程她越来越温柔、美丽、可人了!

好吧,这也挺好!

至于徐濯埃、聂士成、吉峰禹、伏苹等配角,我也尽力去把他们的性格刻画得复杂流动一点。

徐濯埃自始至终,开明潇洒的书生一枚,但其实从头到尾的处境都挺尴尬的,他明明有当主角的身世,却被我分了个男二剧本。他的性格也是有变化的,前期更像《射雕英雄传》里的朱聪,多有些调皮急智在,后期也有肉眼可见的成熟。

聂士成作为晚清真实历史上的名将,我深度研究了他的性格,尽可能地去作了还原,单从他对义和团的态度,就值得玩味了。吉峰禹这个人物,我虽然也不喜欢,但我觉得刻画得相当成功,因为居然能刻画得连我也不喜欢了……伏苹呢,其实她的身世才是与男主角最像的,有可怜的一面,也有引人不喜的一面,但纵观她的一生,终归是个弱小的姑娘罢了。

这里需要提一下冷观这个人物,最开始我是想把他当做纯纯的被冤枉的好人来写的,但写着写着,又觉得单薄了些,所以反转之中搞了一出再反转。

从赵三多到朱红灯,再到张德成,三代义和团的更替,也引人注意。这些首领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我都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资料搜集与分析。对于这些人物的塑造,以人物史实为依据,尽量让每个人都体现主导性格与性格缺陷,但拒绝原则性的歪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中赵三多的第一代义和团,给人的观感显然是最纯粹的,而到了朱红灯一代,就俨然染上些陈胜、洪秀全的味道。到了张德成,义和团无疑发展至顶峰,但总让人感觉失去了些什么。不知道读者们有没有感受到这些微妙的差异。

此外,以农竹为代表的怀庆药栈,是往后二十年内最为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党,而霍元甲师徒并非党人,但是农竹的好友。他们除了武安承等几位丐帮长老外,多是历史人物,我也是尽可能去客观地刻画他们,希望能体现出他们正义、先进的一面,但又要真实丰满,别写得假大空。

慈禧、光绪帝、载漪、荣禄等朝廷统治者,作为近代历史的核心人物,在我的书中着墨虽不多,但我也是尽力去还原他们的多元的、复杂的形象!

至于效果如何,希望大家感觉是说得过去的吧!

五、武功

本书出现的中华传统武学,待我一一数来。

顾旸在蓬莱山从师李瑞东学得的太极拳、太极剑法、天遁剑法、“八仙过海”

四套武功,还有轻功“梯云纵”

、暗器梭镖。苏见黎会鞭法和飞针,飞针致敬一手东方不败和“漫天花雨掷金针”

……义和团赵三多的梅花拳,武安承的“玉环步鸳鸯腿”

,农竹的“降龙十八掌”

之“亢龙有悔”

残影,于清水的八卦拳、通背拳、心意捶,辛真辛诚的点穴功,冷观的“虎爪鹤钩”

,顾旸剑谷自创之三套绝技:“问世摇浊手”

掌法、晓夜鸣剑法、踏枪术,霍元甲的“迷踪拳”

,单裳庄的“六路八方杖法”

,无名道长的隔空取物,以及李瑞东的“八仙过海”

第十式“忘逍遥”

……好多呀,大概就这些了吧?

这些武功,其中一部分是真实存在的,其他则是由我所创。有一些是能做到的,有一些则是玄乎乎的。

由于全书的笔墨都偏金庸式的细腻,所以在武打细节上,我也就写得格外详细,用以营造具体的画面感。只有在写到镖、针、箭等迅器亦或快刀快剑时,才多用古龙式的写意之法。

动作设计上,有武学原型的,例如太极拳、八卦拳等,我都在网上搜索了相应的拳谱图解,研究过动作后,才付诸文字,没有图解的,则自行脑补。

“问世摇浊手”

等我自创武功的具体动作,那就得自行脑创了,每次构思前,都得指手画脚,对着空气比划一会……